很多宝爸宝妈都认为,“多吃糖容易引起蛀牙”,其实不然,比糖更可怕的是酸!糖和酸二者一结合,孩子的牙齿就会变成一个个小黑洞,产生龋齿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蛀牙!
1
酸是怎么产生的
很多人会问,酸是怎么产生的,其实平时刷牙如果不干净残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就会变成酸!
要说糖对牙齿的伤害,是经由细菌分解引起的。那酸对牙齿的伤害,则是直接施加在牙齿上的。
而任何的糖和细菌结合都会产生酸,酸和牙齿的结合就会引起蛀牙。所以给宝宝防止蛀牙,防止酸的产生也很重要。
2
为什么酸性食物会对牙齿造成破坏
进一步来说,酸性环境对于牙齿的破坏,其实是从表面一直到深层。依照牙齿的构造来分,牙冠由外到内为珐琅质、牙本质及牙髓,而牙根由外到内为牙骨质、牙本质及牙髓,不论是牙冠的珐琅质磨损,甚至蛀蚀,或是牙根外露,都会使牙本质变敏感。
珐琅质被侵蚀造成牙齿脱钙、容易蛀牙。而当珐琅质周围酸碱值低于5.5时,牙齿会开始进行「脱钙」,留下有机的架构,这就是蛀牙发生的最初变化。若当这个脱钙再矿化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时,就会产生脱钙白斑。
3
酸性食物有哪些
对于宝宝来说,身边会腐蚀牙齿的最大威胁就是饮料。PH值小于7属于酸性,一般来说,口腔PH值低于5.5,牙齿就会脱矿。
而现在市面上的饮料PH值都在2.3~5.3之间,宝宝口腔里含着饮料,就相当于把牙齿泡在酸性液体里,慢慢腐蚀牙釉质,让牙齿变得更脆弱。
除此外,像李子,石榴,葡萄,柠檬及酸橙这类水果尽管十分富有营养,但它们都含有高浓度的柠檬酸,苹果酸或酒石酸,这些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的珐琅质。
有宝妈宝爸会问了,那给宝宝喝无糖饮料可以吗,我家孩子就是喜欢喝饮料,魏爸告诉你,这是不行的,哪怕这些饮料无糖,也要少喝,更不能用饮料替代白开水。
4
所以保护牙齿,有哪些好习惯来预防?
一、这些食物是蛀牙的帮凶
其实,任何含有糖或淀粉的食物在被细菌分解后,都会产生酸性物质侵害牙釉质,引起蛀牙。特别像宝宝爱吃的饼干、蛋糕、面包这类的黏性食物,既含有糖分,又含有其他碳水化合物,危害最大。
还有平日的果汁、饮料,哪怕酸奶中也含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“隐形糖”。有宝爸宝妈会问了,难道宝宝以后都不能吃这些东西了吗?
当然不是,引起蛀牙最大的问题不是这些食物中的糖分有多少,而是食物与牙齿接触的时间和频率。
比如,喝一杯果汁——宝宝用奶瓶或吸管杯一口一口慢慢喝,让果汁缓慢又持续地接触牙齿,要比用杯子一口气喝完更容易引起蛀牙。还有,宝宝每日饮用果汁的量不要超过6盎司(180ml)。
所以想要给宝宝通过水果补充营养,尽量不要榨汁。
可以让宝宝少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零食,比如饼干等食物的摄入。还要控制宝宝少吃比较黏的食物,比如棉花糖,QQ软糖等等。因为它们容易粘在牙齿上,无形中增加了和牙齿的接触时间。
二、刷牙
在孩子牙齿萌出后就要立刻给孩子刷牙了,同时使用含氟牙膏,但用量要控制。3岁以下薄薄一层(米粒大小)、3岁以上大概豌豆粒大小的牙膏剂量就可以。每半年到医院定期涂氟才能更有效地预防蛀牙。
尽量每次控制宝宝的刷牙时间,在2分钟左右或者以上。
三、定时检查牙齿
宝宝满一周岁就应该去牙科做检查了,牙医会确认所有的牙齿是否正常生长,牙龈是否健康。最好是每半年妈妈和宝宝到牙科检查一次牙齿。